top of page
作家相片Gallery Yrellag

《雙關》Between Us 藝術家專訪:黃文杰 Jake Wong、張家綸 Alan Cheung




Gallery:

您們兩位的繪畫風格各異,為何會選擇一起籌備這次的展覽《雙關》?


這始於一個約定。在畢業後我們有合租過工作室,有段時間有持續地共同創作。雖然我們的繪畫風格有著不同的方向,但既然相識已久,又何不嘗試一同籌備一個展覽。比較像是源於貪玩,所以就辦一次展覽。


Gallery:

Alan 您為何會選擇以房子,一個靜止的室內空間意象,去呈現對關係的理解?


Alan: 

在這次的作品裡面,我嘗試用繪畫這個形式描述人在等待的時候,他們的內在情緒與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衝突感。


對我來說,等待是很多不同關係的開始。同時,等待亦是一個方法去延續關係。我發現等待是一個很有趣的動作,而這個動作在進行當中會充斥著許多不同的情緒,例如是焦慮、不安,或者是無力感,但等待這個動作又有期盼著某些事情發生的意味。所以等待並不全然是負面且低落的,也可以是平靜、帶著期待的。以截然不同的心態看待等待這回事的話,它可能是守株待兔,但其實另一個角度,它是一個有耐性的表現。


等待是關係的開始和過程,但絕對不是一個結束。對我來說,等待絕對不會導致關係完結,而是一種不斷的延續。


選擇用房子這個意象去貫穿不同的作品,其實是想用房子去比喻人。我覺得人很多時候有點像作品中的小屋,被放置在不同的處境裡面,而這些處境我們是不能選擇的。在等待的過程中,我們也只能觀看著這些處境的變化,而內心亦會因此有很多想法在醞釀。


Alan Cheung, 揮發 Volatilize, 50 x 50 cm, Acrylic on canvas, 2024 (局部)


Gallery:

除了房子,在這次的畫作中也有重複出現一個形似雲霧的形象,可以分享一下為何會

作此選擇嗎?


Alan:

一來,我相信在繪畫上筆觸能夠紀錄不同的情感。所以這些雲霧,在畫面上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去處理。我可以在很混亂的狀態下,或是用粗獷的筆觸,描繪一個很平面的東西去表現「雲霧」,這個我還未能定義到的形象。這個形象有很大的包容性,可以容許我在同一幅畫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去處理。


另外,這關乎到我對畫面的追求,我希望畫面上可以存在些許的曖昧。可能是因為個人的特性,也最主要因為我喜歡「不確定性」這件事情。例如是我認為好看的電影,引人入勝的地方都是因為那部電影並不是非黑即白,帶點含糊,甚至存在一定爭議性。我認為當畫作同樣是含糊、曖昧的時候,帶來的影響會更大,會令人繼續思考、醞釀。



 

Gallery:

Jake 您這次的作品皆是以數字命名,可以分享一下作品名字的由來嗎?


Jake:

其實這次作品名字中的數字是一個日期。以往的系列會有一個實質的名字,然後再用數量去命系列裡面的獨立作品。在持續創作的過程中,又覺得這個命名方法不太好,會很容易單憑作品名字就定義了整個畫面。例如是作品名字是 “Detachment”,但畫面上它代表的東西可以是另一樣不同的事情。我就不太希望有這樣的情況發生,所以就用日期,較為系統性地去紀錄。用日期就不會有任何隱喻或暗示,亦不會誤導觀眾或令人先入為主。可以是純粹的紀錄,一個名字應該要做的事情。


另外我亦很接受觀眾在觀看作品時,有一些我未曾有過的想法或觀點。能不能夠讀懂我的畫作,對我來說並不重要,只要畫作能觸發到你某些感覺、感受,或者觀眾喜歡就足夠了。


Jake Wong, 21-X-24, 80 x 65 cm, Oil on canvas, 2024 (局部)


Gallery:

「熵增」是您是次作品的主要概念,可以分享一下您是如何運用這個概念,並加入到

您的畫作中嗎?


Jake:

熵是熱力學上形容一個封閉系統的混亂程度的單位,熵越高就越混亂。要維持這個混亂需要能量,而當能量到盡頭,混亂無法維持時,就會陷入熱寂,一個完結。


雖然這個想法比較負面,但我覺得這個狀態很適合用來形容一段關係。我覺得任何形式的關係都會迎來完結。我一直以來都傾向用理性的方式去比喻,或形容一些比較感性的東西。我最主要是想在畫面上營造一種感覺,一種能量逐漸減少、慢慢消散到完全用盡的感覺,就是剛提到的熱寂。





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